桃城区司法局杜华
![]() 杜华同志,女,汉族,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从一九九六年至今一直从事公证工作,现于衡水市桃城区司法局公证处就职。二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公正执法,热情服务,规范执业,充分发挥了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职能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一、提升自身素质、热情为群众服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杜华同志自己心里十分清楚,作为一名公证员要想做好公证业务,就要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她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主动参加单位的各种学习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充电,积极向身边的同志学习,经常与同事一起认真学习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案例。认真学习身边同志的长处,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先进的兄弟区县学,学习他们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不断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水平。过硬的自身素质使她能够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她经常说,接待群众时要热心,跟他们聊天时要耐心,解决他们的问题时要尽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我们放在台上。她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当事人,对每位当事人的咨询,她都耐心的讲解,特别是对老年人更是耐心,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讲清楚、讲透彻,直到当事人理解和满意为止。她和同事经常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为有急事外出的当事人办理公证,对年老体弱和行动不更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公证说到底就是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达到预防诉讼、纠纷的效果,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杜华同志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赶上公证处做大批量农村土地承包公证时遇到了难题,农民思想落后跟不上政府的新思路新政策,他们从内心排斥土地承包,更排斥土地承包工公证,所以当有工作人员去办理公证时遭到了乡里乡亲的一致排挤,甚至被围困在大队部,好些同志觉得这些是不可能攻破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做出调整更是难上加难,杜华同志也知晓此事的难行度,但是是为了群众利益着想,这件事必须办好,她不顾阻挠,耐心的与乡亲一一交谈,和他们讲述法律知识,告知土地承包公证是对他们权益的保证,乡亲们云里雾里,但是看到政府人员这样耐心讲述知识,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他们知晓公证的重要性。后来陆陆续续,高高兴兴的都签字。若干年过去了,当年办理公证的老乡经常因土地边界等问题发生纠纷,就到公证处查档解决纠纷,他们见到杜华同志总是主动上前打招呼表示感谢,如果不是杜华同志的付出,当年事情就会搁置,他们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公证,想到找公证员杜华咨询。 公证处有时会有老年人来办理公证,他们喜欢谈一些以前的事情,之前接待人员在接待时总是不够耐心,对待他们也比较急躁,这时她把老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奉上一杯热茶,与老人饶有兴趣的聊过去的事,老人高兴了,他再引导老人谈起公证的事,并且会主动放下手头的工作,将老人的事先处理完。他的服务态度让很多来过公证处办事的群众都赞不绝口她坚持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为当事人服务,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严格依法办证,维护法律尊严。 凭着高度的责任感,特殊的职业敏感,无论是一般公证,还是重大、复杂、疑难公证,杜华同志对经手的公证材料总是进行综合分析,严格审查,一丝不苟,从实体到程序,从受理到出证,每一个小细节都切实到位,对有疑点的,调查到底;对要补充的,不厌其烦;对该拒绝的,铁面无私,把规范执法作为公证工作的生命线,不怕麻烦,不怕辛苦,保证公证案件每件都成为高质量的案件。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继承财产业务,涉及家庭成员的利益关系,在办证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隐瞒继承人的时有发生,例如,某村哥俩办理遗产继承,拿着村里开的证明,该被继承的父母有两个儿子,经审核、查询,并从谈话中察觉发现其含糊其辞,在稳定当事人后,杜华同志当即同另一名公证员外出调查取证,查明还有一妹妹,外嫁他村。兄弟俩的观点是父母的遗产只能儿子继承,与女儿无关,她耐心的给兄弟俩解释了遗产继承法,关于子女都有合法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再三调解,最终达成协议。 还有一起继承的案件中,当事人怕来回麻烦,向公证处隐瞒了继承人数量,开具了有隐瞒事实的证明,办理公证时,当事人前后说法的不一致,引起了杜华同志的注意,但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杜华同志了解到当事人其实共有三个子女,还有两个女儿在外地,而当事人出具的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这两个女儿,询问当事人时,当事人说:“我们几兄妹都对继承没有争议,我两个姐姐在外面回来太麻烦了,你就帮帮忙吧,通融一下,你看这个材料也开得没有问题是吧!”随后,他掏出一个红包塞给杜华。杜华同志无视这些,义正言辞的说:“这不是公证标的多少和材料齐全的问题,我在调查中发现了事实与材料存在着出入,我就必须按照事实和程序来办理。公证代表着法律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如果我明知道公证事实存在着隐瞒还出具了公证书,那我就对不起我自己的职业道德,侮辱了公证的公信力。你两个姐姐来回不方便的话,我可以提供加班上门服务,她们什么时候回来,无论节假日我都可以加班办理。”当事人听到杜华同志的解释后,羞愧的收起了红包,之后重新出具了真实材料,在她的配合下,很快的办理好了这件继承权公证。 在一次现场监督公证中,需要进手术室监督当事人股骨没有长好就整齐断裂的钢板取出过程,恰逢孕期的她,按常理来讲是不应该去到医院这种病人聚集,传染率高的地方,但是杜华同志没有推辞,她说:“这是我的工作,做事就得从一而终,负责到底,我的宝宝同样也会支持我的。”她跟随当事人到手术室,目睹手术中“血肉纷飞”的场景,咱们正常人目睹这些多少视觉都会受到冲击,身体产生反应,更何况是位准妈妈,过程中这些场景刺激的头晕、恶心,但是她仍然坚持到钢板取出封存。当事人为她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感动,最终也是皆大欢喜,当事人官司取胜,同时还表达了对杜华同志的感激之情。 在二十多年的公证工作中,杜华同志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来对待公证工作中的人和事。无论来人是谁,不该办的说什么也不办。打来哀求、说情的电话不断,欲送钱送物、请客送礼的事不绝,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她从不违背原则。在实践中她总结出“四个不能办”,即:不符合办证程序的不能办,证据材料不足的不能办,有疑点的不能办,不真实、不合法的不能办,个人办证数量几年来在全处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2009年每年500-600每件至现在每年800-1000件,办证数量逐年增加。 三、立足本职,兢兢业业干工作 “心中装着群众,把群众所要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就一定能办好”,杜华同志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有一对夫妻闹离婚,找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离婚协议公证。双方吵得很厉害,但是在谈到子女抚养和财产分配时都挺为对方着想,言谈举止间还是流露出了对彼此的关心,杜华同志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没有立即为他们办证,而是和他们拉起了家常,不经意间,关于家庭、关于生活的那些细碎而温馨的小事,汇聚成一股暖流,冲淡了夫妻心中的结。结果夫妻俩离婚公证没办成,而是开心地回了家。她经常在法定节假日为当事人加班加点工作,为当事人、百姓解决了不少急、难问题和困难,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正是这样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公证事业为重心,才使得群众和单位同事对她敬重有加,赞口不绝。 作为一名公证员,二十年来,她不知热情接待过多少当事人,为当事人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还记得那次与法院联合协作,由于法院办案时间限制,同时又为了保证取证的公正性,公证员杜华接到申请后,恰巧那次天公不作美,雨水不断地冲刷着道路,狭长的小路无法通车,工作人员顶着风雨前往公证现场,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他们辛勤的脚印,由于工作的需要,时常需要连续作业,杜华同志说,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能因为个人生理需求的解决而耽误正常工作,因此经常的加点工作,为此忽略了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的义务,对此她觉得愧对丈夫和儿子,“但是,每当看见当事人满意的笑容的时候,这一切我都觉得很值得。”正是她对当事人的一言一行让公证当事人们感受到了公证员的热忱和尊重。 她就是这种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气魄推动着公证事业的快速发展,她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行动展示着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与柔情,她以与时俱进,不继开拓的勇气迎接着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她更以公正诠释着公证,用一颗赤诚的心塑造着一名公证员的公平、正义的形象。 |
关键词:桃城区,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