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工业新区 >> 工业新区新闻

衡水高新区申创国家高新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09-02 15:10: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衡水高新区启动申创国家高新区工作以来,坚持以升促建,致力高新科技,发展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要素,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区确立了引领衡水、服务雄安、辐射周边、协同京津的战略定位,产业优先、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科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明晰了发展路径和方向,明确了2025年发展目标: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240亿元,园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5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70%,国家级双创载体数量达到10个,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00件。

  这不仅是衡水高新区擘画的宏伟蓝图和新的战略定位,更是鼓舞衡水高新区上下奋勇前行、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的强大动力。今年,衡水高新区成功入列科技部新一批调研名单,申创工作迈出了坚实一步,进一步增强了衡水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信心和决心。

  申创国家高新区基础扎实、意义深远

  衡水高新区申创国家高新区,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发展衡水、服务雄安、协同京津、辐射周边意义重大。衡水高新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全市经济制高点、产业转型新标杆、科技创新集聚地、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国家高新区,可以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平台上集聚创新要素,形成优势与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承担高新区新时代使命,全面引领全市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可以弥补“环雄安”地级市中南部无国家高新区的缺位,以“雄安建设、衡水配套”“雄安研发、衡水制造”,更好地支撑雄安新区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可进一步加强与京津产业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引进优质创新资源,突破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瓶颈,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带动京九沿线和冀中南黑龙港流域高质量发展。

  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在金融财税、规划、土地、基础设施等十个方面全力支持衡水高新区发展。每年新列不低于5000万元预算,支持衡水科技谷建设;调整市、区财税分成比例,每年新增高新区可用财力1.5亿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达到15亿元规模。

  坚持“以升促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衡水高新区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契机,坚持以高补晚、以新求快,聚焦高端高新,全力打造衡水科技谷核心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产城融合、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成效显著。先后入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北省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区示范基地、河北省能级提升示范开发区。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投资28亿元,建设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立足衡水高新区、服务衡水、辐射京津冀,打造为新经济、新业态和各类高端人才提供科技研发、中试孵化、实验生产到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中科院+”,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已入驻项目团队12家,中科恒道、衡发动力、雄安(衡水)超算中心、京东云数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加快产业化。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衡水高新区内拥有各类企业4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形成了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企业集群。医药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总量的70%。新材料产业园是世界最大癸二酸生产基地,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80%;消毒剂、氨基乙酸、OLED显示材料国内规模最大;工程橡胶产业集群占全国60%份额,在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专利最多,衡橡科技公司建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以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珠三角先进地区为重点,瞄准央企名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形成招引签约一批、落地开工一批、推进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中科钒钛、博盛重卡、奇佳智能停车、皓辰光电、以岭万洋药业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今年来,在谈重点项目60余项,意向投资达230亿元。冀衡辰辉制药、广厦铁塔特高压输电装备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

  产城融合深度推进。区内“九通一平”和“新九通一平”完成率均达100%,建有3座污水处理厂、3座水厂及集中供气、供热设施,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齐全。坚持绿色发展,入列全国首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建成全省首个智慧环保监管平台。目前正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滏阳生态小镇,建设机关、医院、学校、商超、住宅等,涵盖管理、服务、审批、居住等功能,打造集办公、居住、教育、医疗、休闲娱乐、商务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进一步拉近产城距离,为企业提供近距离高质量服务,降低产业工人居住通勤成本。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衡水高新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人事薪酬、行政审批等系列改革,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和“一会三书一证”改革,机制体制活力和行政效能大幅提升。认真落实《衡水市关于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衡水市推动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三十条措施》,重新修订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进一步强化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多层次、多角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二次创业”开启新征程

  衡水高新区将以国家高新区创建为契机,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重点打造“一谷三园一小镇”(一谷:衡水科技谷;三园:医药食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一小镇:滏阳生态小镇),进一步拉大园区框架,拓展发展空间。

  深化科技创新。衡水高新区做大做强衡水科技谷,通过合作共建、股权投资、空间租赁或购买等多种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园区运营商,用足用好衡水科技谷物理空间。重点引进能够提升衡水高新区产业质量、服务衡水高新区企业需求、实现就地产业化的科研团队和项目。全年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争列省工业企业重点技改项目15项以上,引进两院院士、资深教授等10名以上,新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家以上。

  持续招大引强。衡水高新区聚焦主业主责,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推动衡水高新区建成经济“高产田”。在总量上,引入项目投资超300亿元,外资4500万美元;在体量上,引入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并力争引入50亿元以上重大战略项目;在质量上,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符合衡水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高产优质项目。全力保障冀衡辰辉制药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动澳乐思饼干等9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促老白干四期、以岭万洋等12个项目实现投产达效。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衡水高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聚焦主业主责配置机构人员,构建扁平化、大部门制、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制订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推进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以兼职、短期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创新英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先导”和“托底”作用,以每年R&D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5%的水平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入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社会资本,加大金融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回首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前景广阔。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衡水高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以矫健而坚实的步伐奔向国家高新区,为建设美丽幸福衡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新区,经济,纪实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梅胜

主办单位:中共高新区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城网   
冀ICP备16012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