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国 我和我的家】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细微处见精神 ——立案庭法官助理王建宁 ![]() 进入桃城法院大家庭两年来,工作中有过挑战,但渐渐地也能拿了起来;生活中有过波折,但慢慢地也稳定了下来。两年的成长,离不开身边干警家人般的爱护与支持,离不开身边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每一个桃城法院人都在践行着团结、拼搏、奉献、担当的精神品质,作为其中的一员,这种精神品质也始终鞭策我不断前行! 立案工作的把关人 在我的印象中,立案庭曹庭长是个心系工作的人。她有个没事爱琢磨工作的习惯,曾说自己一早醒来睡不着的时候就喜欢琢磨工作上的事。她经常一上班就给我们讲质效考核指标有哪些变动、工作该如何调整或者哪类案子立案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这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她睡不着的时候想到的。我身在收案窗口,听曹庭长叮嘱得最勤的,除了业务上的问题,还有就是要讲大局。立案质量关系到审执工作开展,心里除了要有立案,还要考虑后期审执工作大局,不能顾此失彼。曹庭长认真心细,我们受理的所有案件几乎都会经过她的审验。她就像“质检员”,为全院的立案工作把关。在曹庭长带领下,立案庭干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认真严谨,在收案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形势下,不怕苦、不怕累,紧张、有序,不推脱、不懈怠。 为民服务的“拼命三郎” 我身边有一位在立案服务一线工作了十四年的女干警,她是一名复员女兵,当事人喊她吴法官,我们年轻干警尊敬地喊她吴姐。面对每年数以万计的立案量,无论是解答咨询,还是指导各岗位有序开展立案各环节工作,无论是临时替岗,还是解决各类矛盾或问题,吴姐总是一副饱满的工作状态,劲头十足,不惧辛劳。接待起当事人来,常常是一整个上午或者一整个下午不停歇。她经常开玩笑说:“就连上个洗手间的功夫也没有。”吴姐去年因为一场大病动了手术,返岗后工作起来依旧生龙活虎,一如往常。我常劝她悠着点,不能太忘我,别忘了自己是个动过手术的人。她总是敷衍一笑:“当事人一多,有时候忙着忙着就忘了。”吴姐就是这样一个凡事先紧着当事人,工作起来“蛮拼的”人,永远冲在立案服务一线。 司法安全的守护者 老王是院里派驻立案大厅的法警,因为年龄与我的父辈相当,所以我平日里都喊他王叔。王叔是一名复员军人。在我眼里,他是个做事认真、眼里有活儿、遇事冲在前的人。立案大厅场地狭窄,立案业务量又大,加之大厅也是通往审判庭的通道之一,常常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景象,秩序维护至关重要。在大厅里维持秩序一盯就是一整天,他总是兢兢业业,在岗一分钟,盯足六十秒。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上下午上班都主动协助立案工作人员到门口发放排队号码,维持领号秩序,也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后来,当事人可以进入立案大厅自行取号,为防止当事人取号秩序混乱,他又主动协助当事人取号,并维持取号秩序。平日里遇到影响或扰乱立案秩序的人员,他都会主动加以劝导和制止。对于个别不听劝阻的当事人,他也毫不畏惧,会依法依规采取处理措施。只要王叔在岗,我们都觉得很有安全感。每天跟王叔在一起共事,我时常被他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所感染。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去年年底,家里老人不幸患上重病。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庭里曹庭长第一时间帮忙打听就诊医院和联系渠道,为我提供相关信息,并叮嘱我安心带老人看病,家里有事她会帮着照料。同事们担心我经济压力大,不时发信息询问情况,告诉我经济上有需要帮忙的,大家都愿意出一份力。有的同事自己条件不宽裕,还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让我应急。立案庭工作量大,人员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我请假的日子里,为了不耽误工作,有的同事一人盯两个窗口,有的同事负责办案的同时还要兼顾窗口立案,任工作量再大,大家也没有丝毫抱怨。后来,庭里吴姐宽慰我说:“谁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互相帮衬些,困难就过去了。没有谁的人生是一路平坦的,人生中的每一个难题,都是在修炼我们的心性,见证我们的人品。我们法院就是一个大家庭,都会互相搀扶努力前行,都愿意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后盾。”个人家庭的变故终归有些不幸,但我又何其有幸能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与一群相亲相爱的人们共事,令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充满信心,温暖前行。 我身边像曹庭长、吴姐、王叔等这样的干警还有很多,他们就是这样,以自己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彰显并践行着团结、拼搏、奉献、担当的桃城法院精神,耕耘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司法战线上有他们,防疫抗疫一线上有他们,创城一线上也有他们,这无关年龄大小,无关角色分工,也无关有无正式编制。作为桃城法院大家庭的一员,我深深感到自豪。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与身边的干警们一道,矢志不渝地践行桃城法院精神,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以不负集体的爱护与支持,不负为民初心和群众期盼。 |
关键词:桃城区,法官,王建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