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以群众为中心创新基层治理工作
近来,武强县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村居法律顾问设立、法治乡村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综合运用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群众自治等方式,以建设法治型基层组织、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立村民自治体系和建设法治文化基地为具体工作内容,构建起了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对基层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村工作中,武强县积极探索建设法治型基层组织。他们在农村建立了法治班子,让村居法律顾问列席“两委”班子会,参与重大决策,提高村(居)“两委”干部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民主法治规章制度。全县各村通过设立《村规民约》等方式,建立起了一套民主法治规章制度,推进依法办事。在集体土地开发、流转、承包等工作中,村“两委”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朝着法治轨道稳步向前。另外,全县行政村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室,设立了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定期组织培训,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法治型基层组织的设立,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通常情况下,“小事不出村”就可以处理完成。 在基层治理中,武强县积极探索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打造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平台,行政村实现了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全覆盖。全县238个行政村依托村民中心,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可以满足村民最基本的法律需求。群众通过扫描“冀法通”二维码即可进入,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全省任何一个法律服务机构人员提供所需的法律服务,实现全省法律服务联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精准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通过实体、热线、网络相结合,该县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实体网络的法律服务全覆盖和集中有效供给。 武强县通过“十户五联”+《村规民约》的模式,探索出了一套农村自治体系。农村村内每十户组建一个“十户五联”小组,选举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有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村民任小组长,兼任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员。在每个区域明显位置,张贴悬挂小组长职责任务、联系电话公示牌,实施农村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困难问题联助、大事难事联办、平安家庭联创,形成村民自我调解、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农村治理新思路,形成了“小事民调解、急事村代办、难事不出乡、疑难案件不出县”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通过法治广场、法治书屋、法治一条街等方式,武强县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引导基层逐步走向法治化。目前,各乡镇驻地、大型村广场、村民中心等建立法治广场,设立法治宣传专栏,建立法治文化街,重点宣传抚养与赡养、土地政策、食品安全、防火防灾法律知识及法制案例解读等,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常态,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局面。他们依托农家书屋,设立了法治图书角,全县各村都发放了多种法律知识手册,涵盖涉及青少年、农村、农民、土地、教育、婚姻等各项法律知识。有效普及和传播了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现在,开办法治讲座成了全县村居法律顾问的其中一项日常工作,以真实案件警示村民,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和维护合法权益。(来源:衡水晚报) |
关键词:武强,创新,基层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