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法院多措并举筑牢妇女儿童司法权益保护防线
近年来,景县法院通过强化审判职能、开展普法宣传、多部门联动发力等形式筑牢妇女儿童司法权益保护墙,让维权和司法服务在源头更有力度。 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 充分发挥基层法庭、法官工作站扎根基层的优势,尽早发现问题,对适宜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解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积极联合县妇联、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单位,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开展联合调解,尽量以调解方式化解妇女儿童维权纠纷,持续高质量推进教育引导、说服解释、案件审理等工作,对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法庭,简单案件就地开展速裁快审工作,实现快速解纷。 注重双向保护 妥善审理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案件 一方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严惩性侵、拐卖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坚决维护法治权威,2022年以来,惩治相关案件20件。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过程中,在涉离婚、继承、赡养等案件上,依法贯彻落实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离婚损害赔偿等制度,2023年1月发出首份《离婚案件当事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为有效避免妇女儿童在婚姻家庭中受到家庭暴力,2023年2月发出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当事人撑起了法律“保护伞”;针对未成年人犯罪,2023年5月发出首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真正有利于未成年刑满之后或者缓刑考验期完毕之后能够“无痕”回归社会。 建立判后回访制度 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2022年以来,景县法院共受理各类家事案件1218件, 结案1127件。坚持“刚柔并济、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审理模式,选派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法官组建了专业化团队,设立家事审判诉前调解室,调解室采用“ 客厅家居式”的布局,着力凸显浓厚和谐的家庭氛围,降低当事人的对抗心理和对立情绪,提升调解成功率。做好判后延伸服务,建立家事案件判后回访制度,在家事案件审结后,积极开展案件诉后跟踪、回访及帮扶工作,及时了解当事人及未成年子女的相关情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 借助妇女节、儿童节、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普法宣传,组织法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集市,结合典型案例,结合典型案例,通过法治课堂、法治讲座、街头普法、网络普法、漫画普法等方式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保护法》等提升妇女儿童的保护意识。多次组织公众开放日、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等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问题,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积极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让老师、学生沉浸式体验庭审过程,为平安校园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着力解决普法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
关键词:景县,法院,妇女儿童,司法权益,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