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法院法官赵越:群众的笑脸是我奋斗的最大动力
法官天天办案,对民事纠纷早已司空见惯。但对老百姓来讲,诉讼到法院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打开当事人的“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不仅是民心所盼,更是法官的初心所在。 我承办的一起共有物分割纠纷案件至今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案情多复杂,而是结案时当事人那一张张满意的笑脸,给了我被认可、被肯定的满足感。 2023年12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翻阅着案件卷宗,做着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该案原告是两名未成年人,父亲因车祸去世后,他们的母亲作为代理人将二人的祖母起诉至法院,要求对祖母手中的80万元车祸赔偿款进行分割。被告已是耄耋之年,诉讼事项均由大儿子代理,其对于法院组织的庭前调解建议一再推脱、拒绝。无奈,只能先定下时间进行开庭。 开庭当天,被告叫来10余名亲友到法庭,吵嚷着让两名原告先还钱。眼看着双方之间矛盾尖锐、对立情绪严重,我决定召开庭前会议,详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想法与诉求,寻找解决案件的突破口。通过与当事人谈话得知,当事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并没有完全破裂,而是各有顾虑。原告的祖母并非不疼爱孙子,只是儿媳早已和儿子离婚,并且已再婚生子,老人怕钱分了却不能真正用到两个孩子身上,且儿子生前欠亲友的钱款数额较大,如果不管不顾把钱分了,又对当初施以援手的亲友亏欠太多。两位原告的母亲则担心老人年事已高,如不及时进行钱款分割,后续再处理会更困难。当事人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 庭前会议结束后,我向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案件情况,经过研判,我们认为应当抓住时机继续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之后,我们邀请当事人所在村委会的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同时把调解地点也定在村委会。调解当天,原、被告及亲友悉数到场,我与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共同配合,一方面从情理出发,讲明血浓于水、亲情无法割舍的道理,引导他们放下怨怼与怒气;另一方面从法理角度,向他们阐明利害得失及法律后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给付金额、给付方式、给付内容上,一点点缩小差距、一次次确定共识,终于使双方当事人放下成见,达成调解协议。而对于欠亲友的款项,也当场履行了一部分,并就剩余欠款签订了还款协议,避免继发纠纷。各方当事人握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调解结束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一轮圆月挂在天边发着亮光,仿佛在传达着对一份亲情得以修复的喜悦。几天后,我也因此收获了法官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这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定分止争的成就感,更找到了不懈坚守和努力奋斗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法院青年,唯有厚植为民情怀,守好为民初心,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用实实在在的执法办案成效铺陈“人民至上”的底色,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殷切期盼,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履职尽责,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法律有温度,让司法有温情。 |
关键词:景县,法院,赵越,案结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