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深州 >> 平安创建

高息诱饵下的陷阱:农村合作社存钱骗局透视与警示

2025-11-03 16:08: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存一万块,一年利息一千,还送一百斤面粉,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不少村民本想着把养老钱存进去能多赚点利息,没想到合作社老板跑了,半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

  农村合作社本是服务农民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依法为社员提供农资购买、产品销售等农业服务。但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将其包装成“吸金工具”,炮制出层层骗局。他们往往打着“资金互助”“土地托管”的幌子,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

  骗局败露后,受害者的维权之路往往充满坎坷。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合作社并非金融机构,其吸收存款的行为本身违法,而非法集资参与者的损失需自行承担,不受法律保护。即便选择报警,也可能因证据不足难以追责。有的农户仅能提供口头承诺记录,缺乏转账凭证、合同等关键证据,导致维权陷入被动。

  守住钱袋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摒弃“贪利”心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于银行同期利率数倍的回报必然暗藏风险,切勿因“送米送油”等小恩小惠放松警惕。二、选择正规渠道:存钱应通过银行、信用社等持牌金融机构,对合作社提出的“存款”“入股”请求保持警惕,不轻易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或非金融机构账户。

  农民的每一分钱都凝结着汗水,容不得不法分子觊觎。深州市人民法院呼吁每一个人都能提高防范意识,擦亮识别慧眼,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社”。

关键词:高息诱饵,陷阱,农村合作社,存钱骗局,警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主办单位:中共深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城网   
冀ICP备16012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