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烈士陵园里的武强籍烈士——康万聚
在衡水古玩城发现一本名叫《忠魂——石家庄抗战英烈》的书,偶然一翻,发现有一名烈士叫康万聚,武强县人。把书买下带回家,查阅了武强县一些资料,没有找到“康万聚”这个名字。他籍贯是哪个村子?再去查看街关镇“英灵烈士亭”拓片,发现了“康万聚”。他的名字刻在东北面,是县级干部第八位。内容是:康万聚,四四区队,政委,城里南街,共产党员。
现将《书生政委——康万聚》一文辑录如下。
康万聚(1917-1945),武强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任八路军冀中六分区特务连政治指导员,是年6月,任警卫营副教导员、教导员。1941年任冀中六分区44地区队政治处主任,1943年任44地区队政治委员。1945年因警卫员手枪走火被击中牺牲。
康万聚自幼读书识字,学至中师毕业。
读书期间,他便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宣传资料,经过认真学习,康万聚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并渴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志同道合的同志们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解救劳苦大众。
康万聚参加革命时间很早,因此,还不到30岁就当上了冀中六分区第44地区队(不设营的团建制)政委。第44地区队是由冀中警备旅第2团第3营第9、10两边区和第六军分区独立第1营合编而成。合编后辖四个步兵连和一个特务连(警卫、侦察、通信各一个排)共五个连。后来发展成六个步兵连、一个警卫连、一个侦(察)通(信)连共八个连。部队以连为单位建制,各连平时分散到各县单独活动,当有集中作战任务时,地区队就有计划地调集相应的连队参战。这种方式是八路军应对日军“蚕食政策”的行之有效的军事策略。各连驻地分散、活动目标小,便于平时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打击敌人;当有统一作战任务时,各连集中到一起,又似握紧的拳头,便于集中兵力痛击敌人。
1943年春,政委康万聚、大队长王润哲率44地区队二大队作为主战部队开入栾城境内,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南屯诱伏战、圪塔头战斗、宋北战斗、智取冶河炮楼等战斗,为打开栾城县斗争局面、争取栾城县斗争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康万聚作战勇敢,总是亲自参加并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人送绰号“康班长”。
1943年4月19日上午,二大队和县大队进驻圪塔头村,被栾城伪军四个中队的兵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伪军兵力、火力都很强,康万聚沉着冷静地观察敌情后,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战机,决定先带部队向村北方向撤离。他一面安置部队休息,一面侦察。傍晚,侦察员向康万聚报告:一路伪军撤出战斗返回城中。康万聚当即下达进攻的作战命令,迅速带部队插至乔李庄村南,在伪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动突袭,当场击毙敌军20余人,俘获敌军40余人,夺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1943年8月12日,44地区一、二、三大队按照命令进驻宋北、浔阳整训。伪军闻讯后,派三个中队的兵力进攻宋北。44地区队区队长孙子芳、政治委员康万聚指挥部队沉着迎战。他们前后夹击,消灭了伪军一个中队,重创伪军两个中队。
1945年2月15日,康万聚和栾城县敌工部长黎旭辉经过精密筹划,趁着夜色带领二大队和县大队部分骨干队员,通过内线里应外合攻下了冶河炮楼,共俘敌50余人。
康万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党的革命事业中去。在部队期间,许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总是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婉言谢绝了。其实,在康万聚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不赶走日本人,决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康万聚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
他经常身穿紫花布衣裤、腰挎盒子炮。虽然装扮简朴、身上佩带着武器,身后还经常跟着一个聪明伶俐的小警卫员,但康万聚身上还是由内而外透出一股文雅的“书生气”。他经常面带笑容地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帮人之所需、解人之所急。他为人和善,待人热情,给乡亲们讲话时也总是娓娓道来,遇到老乡们便主动打招呼,亲切地喊对方大伯、大娘,乡亲们都喜欢这位知书达理的“书生政委”。慢慢地,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1945年春,二大队进入赵县地区活动。6月12日上午,康万聚在赵县永安村外区部的生产基地,顶着烈日和大家一块儿推水车浇地。中午,大汗淋漓的他回到住处,派卫生员到城朗村(赵县)通知四大队的干部下午来开会。这时,警卫员赵成慧想要取下窗台上的东西,因年龄小、个子矮,伸手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去拿。在向上跳的过程中,赵成慧的手枪不慎落到地上,“砰”地一声,手枪走火击中了正在院中的康万聚。
事情发生得太意外、太突然,警卫员赵成慧被吓得傻傻地站在原地。听见枪声的同志们迅速赶过来抢救康万聚。康政委知道自己伤势过重,无法挽救,就叮嘱身边的人们:“今天开会的目的,主要是研究攻打前大章据点的问题,我不行了,你们马上找王(先臣)司令汇报。小赵一直表现不错,今天的事他不是故意的,千万不要为难他……”次日拂晓,冀中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赶到时,康万聚已停止呼吸。
1945年6月14日,党组织在赵县东平村为康万聚召开追悼大会,遗体安葬在东平村南。解放后移入华北烈士陵园。(李洪波搜集整理)
|
关键词:华北烈士陵园,武强籍,烈士 |
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