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检察院为民服务见真情
为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实在在的成果,武强县检察院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武强县检察院将国家司法救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转变观念,将“坐等”依申请救助方式转变为“走出去”依职权救助方式,依托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工作,深入学校摸排线索,对符合救助范围学生建档立卡。同时,召开多部门联席会,与县民政局、教育局、扶贫办、退役军人事务局、残联等部门会签《武强县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线索移送提示卡》,明确了对象范围、不予救助范围和救助的重点人群,如有相关线索及时双向对接。发放了《武强县人民检察院因案致贫家庭情况统计表》和司法救助明白纸,建立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交流群。目前,收集了司法救助线索6件,成功办理1件,发放司法救助金5000元,让被救助家庭感受了国家关怀和法治温度。 从解决群众糟心事入手,保障民生需求。武强县检察院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检察监督工作。联合职能监管部门,对县域内一次性餐具清洗消毒服务单位开展突击检查,现场监督执法,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并督促限时整改。对县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情况进行回访,向住建部门制发履职整改的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切实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 用好法治手段,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院以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为载体,结合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工作,深入豆村乡邓庄村、蒋庄村等地为村民答疑解惑,帮助提高法律意识,从法律角度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目前,为民解决法律难题21件。 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质化,深入学校办实事。通过法治副校长深入学校参加校务会,讲授党史知识及做好司法救助线索收集工作。积极协调校方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学生进行摸底,收集线索6条。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制报告制度等方面的宣传页200余份,对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电信诈骗等在未成年群体中的易发案件进行讲解,提高了学校师生的防范意识。 进一步畅通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畅通12309检察服务热线,明确专职接线员,由专人为群众提供程序引导、法律咨询等检察服务。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在原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配套了监控系统、安检系统、接访系统、办公设施、便民设施、宣传设施及资料。增加了延时办理、上门办理、一窗办理、网上办理等功能,向社会提供了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建立群众来信办理台账,同步登记信件来源、来信人、反映问题和诉求、收到时间、答复时间及方式、答复内容等情况,便于核查及监督。充分利用网上信访系统,做到网上登记、流转、办理、跟踪督办和反馈,对于上级院交办、转办信件,及时将办理进展、办理结果等信息向上级院报告。 应听证尽听证,以听证促公正赢公信。为扎实有效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推动检察听证工作规范、严谨、高效开展,该院在前期开展听证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增设检察听证监察员、丰富听证方式、新增复议处理程序、逐案登记并纳入绩效考评等创新亮点,建立健全听证程序,制定《武强县人民检察院听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让检察听证成为促进案件争议实质性化解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积极探索检察听证的新机制、新理念,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教育整顿期间,该院共开展15起公开听证案件。 |
关键词:武强县,检察院,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