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法院组建法律服务“轻骑兵”
近日,武强法院主动延伸扩展新时代人民法庭职能,创新组建“轻骑兵”,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8小时工作时间+16小时工作之外时间”全天候法律服务,成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及社会各界高度赞誉。自7月底组建以来,该队伍已成功化解多件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和利益诉求多元化,许多小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妥处,极易形成大矛盾,演变成激烈对抗,进而引发暴力冲突、上访控告等大问题。特别是部分基层群众缺乏网络沟通能力,机关单位推行的智能化调处方法在农村难以有效应用,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易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无形中加重了社会治理负担,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对此,为加强诉源治理,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武强法院创新组建法律服务“轻骑兵”队伍,通过“8+16”工作模式,提供家门口、全天候式司法服务,对群众矛盾纠纷介入于早、处置于小,努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该院整合各人民法庭人员力量,由各庭庭长每月轮流担任法律服务“轻骑兵”队长,开通24小时法官热线并向社会公布,每天专机专号值听。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接到群众电话,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首先由值班人员联系村(居)组织了解核实相关情况,初步研判后报告队长,对确有必要的,结合矛盾纠纷特点,队长有针对性地派出“轻骑兵”队员介入。同时,该院注重强化镇村两级阵地建设,在各乡镇、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各村设立调解工作站,充分发挥“轻骑兵”先锋旗帜作用,积极构建法庭为主导,镇(乡)村两级、各调解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大调解格局。通过时间延伸、空间拓展,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知晓、早介入、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轻骑兵”队员发挥专业优势,充分了解矛盾双方诉求,将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技巧运用到纠纷调解中,讲解法律知识解疑释惑,以典型案例加强释法明理,向群众讲清矛盾纠纷的利害关系。并恰如其分地借助村干部、乡贤能人等各方面力量动之以情,穿插乡情、友情感化,调解成功率显著提高。注重与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相结合,增强调解协议约束力,降低了矛盾纠纷重发率。近日,该县某村因村民私自占用集体土地发生纠纷,村干部遂向“轻骑兵”求援。值班队长经研判,派出擅长审理土地纠纷案件的谷超法官介入,因地制宜地运用“农民普法课”调解方法,仅用时1天,一起涉及多人的土地纠纷被妥善调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关键词:武强,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