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新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衡水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注重工作实效,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完善体制机制,为创建文明城市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衡水高新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区创建指挥部和分管领导任分指挥长的综合协调、社区创建、市容环境整治、督导考核等11个分指挥部。区创城指挥部定期调度,统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分指挥部及时研究措施,督促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党工委每两周研究1次创城工作,各分指挥部的指挥长汇报前一阶段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全区15类166个点位进行精准打造,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效果。该区制订了《衡水高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为创建提升年,巩固提高,打造特色亮点;2022年为创建完善年,查漏补缺,提高完善各类创建指标;2023年为创建达标年,全面达标。二是实行领导包联。全面梳理社区、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主次干道道路破损、乱停乱放等创建难度大、创建问题多的点位,分别由各区级分包领导带头,现场办公,对创建难点、薄弱环节,第一时间落实到位。他们坚持每天调度。对市创城办督办问题立行立改,区创城指挥部坚持每天调度一次,总结当天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明确第二天工作,确保天天有目标、日日有进度。逐项明责加压,明确职能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细化分解责任清单,对创建点位、创建标准、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逐项明确,确保每个点位有部门分管,有专人负责。三是实施网格化创建。将工作任务按区域、行业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由被动、定性和分散管理,向主动、定量和系统管理转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城管理网格,做到条块结合,事事有人管。同时,强化督导考核,由创城办和督查室成立联合督导组,坚持常态化督导与临时性督导相结合,及时了解创建进展和困难、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协调解决。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定期通报机制,提升全区创建文明城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有效推进,确保任务落实。一是在治理城市顽疾上下功夫。首先治理“十乱”。他们按照“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十乱”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共摸排40条街、路、巷,整治摊点乱摆1000余处、占道经营1600余处、车辆乱停300余处以及杂物乱堆、垃圾乱倒、私搭乱建、道路乱挖等300余处,清理街道小广告1700余条,共清理无证无照流动摊点750余个。对有碍市容观瞻的破损广告、横幅和门店招牌进行拆除,共拆除破损喷绘广告286平方米、不安全钢架门店招牌120平方米,发光字60处。其次强力“拆违”。对宝云北街德隆超市、全友家居、小苗饺子等违建业主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多次与违建业主沟通,取得了当事人的配合,喷涂“拆”字来营造整体拆违氛围,制造压力。共计拆违49处,拆违面积1610平方米,整个拆违工作快速、平稳。第三增划停车位。为有效规范城区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保障道路畅通和行人安全,对小区、学校、商户人流量大的康泰街、胜利路等路段街巷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800余个解决商店门前、学校、小区和企业周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二是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完成了宝云、阳光花城等14个生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并对清平、衡保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新修、提升改造养元路、振华大街、工业大街、衡兴大街等8条道路,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喷划振华大街、威武大街、冀衡路等道路交通标示线3000余平方米;对隆兴路、松江路、宝云街、清平街等道路破损路面、便道、路缘石、井盖等市政设施及时维护整修,更换井盖40余处,铺设便道16580平方米,挖补路面6500平方米;对区内3900余盏路灯照明设施进行全面巡查、检修,排除故障点80余处,维修电缆600余米,对39台变压器进行除锈刷漆,更换振华路两侧破损景观布2000余平方米,方便居民出行。三是在城区绿化上下功夫。科学有序推进振华路、冀衡路绿化提升改造,对前进大街、宁安路、桃城高速口等区域进行补植完善,累计完成城市植树33612株,小灌木女贞卫矛130.7万株,地被植物5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29万余平方米。对西区三支渠、隆兴路、永兴路裸露区域进行绿化覆盖,共种植乔木3437株,小灌木16万株,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减少了裸露区域。同时,组织人力物力重点对北区科技谷周边进行环境提升,种植草花25万余株;完成“口袋公园”建设4处,绿化面积8000余平方米。城区环境效果取得明显提升。四是在卫生整治上下功夫。派设19辆清扫车对人民路、胜利路、昌明大街、新区五路等道路进行湿扫,增加湿扫频次,做到保洁全天候、清扫无缝隙、作业全覆盖,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对区内可视范围内无主垃圾杂物进行清理整治,累计清运垃圾2500余吨,清理无主垃圾1000余吨,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主垃圾随产随清,城区环境效果明显提升。五是在城市文明提升上下功夫。首先推进文明服务。深入实施“提质提效、文明服务”,不断优化窗口服务质量,实施窗口服务规范化,为群众提供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智慧审批大厅,启用智能服务驿站,推行办事自助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其次倡导文明餐桌。大力提高开展“公勺公筷、不剩菜、不剩饭、健康文明用餐”行动倡议书,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为目标,张贴宣传标语,摆放桌牌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按照重点先行、分类推进的原则,督导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先行开展分餐制和公勺公筷行动,而后逐步向小型餐饮单位推广。第三规范文明养犬。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自9月份开展文明养犬专项行动以来,发放各类宣传册1300余册,彩页6000余张,悬挂条幅70条,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153份,处罚56起,收容犬只9只。第四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开展了“善美衡水·社会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分别举办了“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我参与”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访千楼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第五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制作文明城市宣传视频及宣传海报,在区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15个多功能滚动灯箱以及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进行播放,同时制作创城宣传片3个。 强化督促指导,抓好整改落实。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按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衡水高新区认真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建立了微信群,主要负责同志在群内对工作进行调度,对市创城办安排事项第一时间传达、落实、整改、反馈。同时,开通24小时创城服务电话,及时解答各部门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创建效率。进行针对性常态化督导,及时了解各部门创建情况和进展,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有效实施。进行临时性个别化督导,针对市创城办反馈、群众举报的问题及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督办。截至目前,发放督办卡70余份,现场督导3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60余个。由党群工作部、督查室、融媒体中心人员成立创城工作督导组,对全区15类必测点位以及小区、背街小巷等随机点位进行督导,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实地点位创建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相关责任部门,实行“交办—整改—核查—销号”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全部按照创建标准整改落实。 |
关键词:衡水,高新区,全国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