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武强 >> 平安创建

武强县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强

2022-04-15 18:31:2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武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治共建共享理念,以“经济强县、美丽武强”为目标,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源头治理为重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平安武强建设不断深化,法治武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体系建设、法治建设、机制建设、特色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蹚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2021年,群众安全感全省排名第七,全市第二,稳定评价排名全市第二。豆村镇被评为2021年度“平安河北建设先进集体”。南代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中旺村、耿庄、西薛、李封庄等五个村被评为“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东中旺村支部书记陈海飞获得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省市前列。

  一、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责任。建立完善市域社会治理责任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委主管领导在推进平安创建、乡镇综合指挥中心、网格化体系建设等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工作中,坚持亲自协调部署、谋划推进,统筹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谋划制定申报武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进一步量化工作目标、确定责任分工、健全考评体系,实行项目化推进,力争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与全县重项工作相融合,在全县6个乡镇配备政法委员,在农村、社区强化网格化治理,以乡村两级换届为契机,重新选配农村网格员队伍,将全县238个村、4个城区居委会划分为254个网格,网格长全部由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员由村两委班子(社区)成员或党员干部村兼任,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是健全隐患排查体系。持续开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发挥乡镇“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优势,健全源头防控治理、多元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矛盾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风险隐患。组织各乡镇以争创无刑事案件、无进京赴省访、无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村村创建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室。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建设,重点推进“一乡一品调解室”建设。目前,已培树北代乡“家长里短”民调室、武强镇“和谐”调解室、街关镇“和合”民调室等6个品牌人民调解室,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能力。

  三是坚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实施意见》《2021年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要点》《推进四大行业领域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县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线索举报摸排,全面提高线索核查质效,强化依法打击,实现了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运行。同时,运用“文盛武强”“法治武强”“武强融媒”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扫黑除恶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扫黑除恶的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经过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高。

  二、法治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是加强统领,完善法治乡村组织保障。坚持工作高起点规划、高站位推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先后出台了《“法治乡村”建设方案》《乡镇综治中心和“法治乡村”建设“两个一百分”考评细则》,以百分制形式拉清单、提要求、定时间,挂账督导。同时,书记、县长在常委会、联席会上多次部署,督促各乡镇、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确保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二是以培促学,锻造法治队伍过硬素质。持续开展乡镇政法委员和网格员培训,对乡镇换届后新任政法委员和农村网格员进行法治教育、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安全等工作培训,集中学习《政法工作条例》、《民法典》和政法委编撰的《“法治乡村”建设应知应会》,提高基层法治队伍工作能力。指导各乡镇建立辖区村支部书记月例会(法律、政策)学习机制度,建立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民主监督组织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等民主监督举措,提升法治村班子依法治村能力,用依法治村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

  三是强化宣传,建好法治文化特色阵地。在建设农村“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工作中,注重结合村情村貌,法治宣传内容根据乡村特点调整变化,做到一村一品。目前,已先后树立了孝德文化南代村、民主法治东中旺村等一批先进亮点村。同时,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在县、乡综治中心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4个居委会和238个行政村依托村民(居民)中心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

  四是送法下乡,提升法治服务群众满意度。制定印发了《村(居)法律顾问的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选聘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百名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群众意识高的优秀干警担任238个村和4个居委会法律顾问。在明确村居法律顾问的主要职责、服务方式、考核奖惩制度等基础上,将其职责进一步延伸,使其成为基层治理“四员”,即当好分包村的法律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法律诉求引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因地制宜提供好法律服务,既要固定时间在村里“坐诊”,也要不定时间到村里“出诊”,将“信访上门”变“送法下乡”。近年来,村居法律顾问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1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实务249件,提供法律咨询近1700余次。

  三、机制建设,确保基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集中排查,化解重要时期矛盾隐患。坚持集中排查,强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两会”、“建党100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等重要时期的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活动,结合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制度。截至目前,先后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0件,化解106件。同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运用好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加强宣传,进一步营造全民学法守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二是科技支撑,搭建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域治理”工作理念,投入近6000万元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目前,县、乡镇两级指挥平台全部建成,新建2700个视频前端和176处铁塔高点。扎实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县城31个成规模小区建设任务,完善视频、电子保安、人脸和车辆智能识别等功能,提升综治公共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安检基础建设、科技建设,建设智慧安检,提高安检效率,强化重点时期、特殊时期治安检查工作,构建拱卫首都安全的“防护网”。

  三是对接融合,建立专业化联合调解机构。为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组织各乡镇综治中心和法院基层法庭对接,创新开展乡镇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和村联合调解室建设。在乡镇,依托综治中心和乡镇法庭,由政法委员任主任,法庭庭长任副主任,选派乡镇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任调解员,组成联合调解中心组织机构,负责调解辖区重点矛盾和信访案件,突出基层法庭法官参与重点案件调解、以调代诉,创新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制度,有力提高基层调解矛盾纠纷专业化水平和法治保障能力。目前,北代乡、东孙庄镇两个联合调解中心和北代村、南代村两个联合调解室已列为全县示范点。

  四是探索创新,搭建基层法庭工作新模式。深化创新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创建了新时代人民法庭“五+N”工作模式:“轻骑兵”,打造全天候工作模式;“联合调解”,创建全方面定纷止争模式;“一体两翼”助推全领域服务效能提升;“反向考核”建立全方位正反向考评办法;“多维服务”搭建全覆盖工作平台。在工作时间、队伍建设、社会治理、考评办法和服务领域等五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助力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同时,在完善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的办公设备和网络支持等方面不断创建出N种新模式,全力打造智慧法庭。例如,在针对城镇建设过程中房产交易量增加而引发的房产纠纷、物业纠纷专门成立了物业审判团队,以应对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纠纷;协助当事人参与全国其他法院组织的互联网开庭等。“五+N”工作模式得到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利宾的肯定性批示。2021年县法院结案率、调解率均排名全市第一,执行质效位全省第25名,审判质效全省第48名,网上质证率和公开直播率在全市基层法院排名第一。

  四、特色建设,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结硕果

  豆村镇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教化、以智治为支撑,“一引四治”把“法治乡村”创建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依托“雪亮工程”投资15万元打造了集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视频调度为一体的乡镇综治中心,全乡下辖39个村,实现了视频监控覆盖100%,587路摄像头与乡综治中心联网100%,组建巡逻队100%,为辖区3万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北代乡坚持落实网格化管理联创机制、责任机制、管理联治机制、联控机制、联调机制,“五措并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共调解和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0多宗,调解率达100%,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隐患解决在了村组,化解在了乡内。经济开发区东中旺村坚持“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大力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探索构建了“155”农村社会治理体系,“1”即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牵头抓总的作用。“5”即健全完善“民主五会”,在加强村委会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妇联、村共青团等民主组织,打牢农村社会治理基础。“5”即建好用好“五支队伍”,综合治理维稳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保洁队、文化道德宣传队、社会治安巡防队五支队伍各司其职,使广大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东中旺村实现了村情由乱到治、产业由无到兴、集体经济由弱到强、村貌由差到美的转变,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现代化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张梅胜

主办单位:中共武强县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城网   
冀ICP备16012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