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法院:判后答疑化矛盾 释法明理促履行
近日,武邑法院行政审判庭通过及时主动对一起民间借贷案件进行判后答疑工作,成功消除被告上诉隐患。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系多年好友,自2022年9月份开始,原、被告之间发生多笔资金往来。2023年3月20日,被告张某向原告李某出具借条一份,载明借款用途、金额、借期、借期内利率及还款期限等内容,其中包含原告李某转给被告张某母亲刘某的3万元借款。出具借条后,原、被告之间又通过微信支付发生多笔资金往来。立案后,被告刘某偿还原告李某3万元,原告李某撤回对被告刘某的起诉,但被告张某一直未到庭,不愿配合法院工作,并明确表示,收到判决就上诉。 该院依法缺席判决后,向其送达了判决书,并详细说明判决依据及法律规定。张某母亲刘某表示愿意替张某还款,但是对判决的数额存有疑虑,该庭工作人员针对刘某的疑虑,对照卷内证据,逐条核对转账记录,并对照法律规定向其详细解答。最后,刘某表示,法院的判决公平公正,清楚明了,回家后她也会给被告张某做工作,并帮助张某早日还款,履行法院判决。 |
关键词:武邑,法院,答疑,矛盾,释法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