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好“枫”景 | 网格管理 多元联动 安平县综合施策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质增效
安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1234”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平台自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事件272件,成功化解268件,化解率98.5%。 站位实际,谋定思路。积极探索捋顺“1234”工作思路:一套机制:整合县、乡、村三级行政资源、司法资源、管理资源和调解资源,建立县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村(社区)广泛参与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两个平台:依托县群众工作中心和综治中心,有机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人员力量和服务功能,规范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下实体平台;依托安平县智慧综治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覆盖全域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三源共治: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抓源头、抓基层,早发现、早防范,深入开展警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一体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四调联动:有机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产业)调解资源力量,规范化解流程,强化会商会办,对于跨行业、跨地域、具有较高风险隐患的复杂矛盾纠纷,集中优势兵力,组织联合作战。 ![]() 科技赋能,建强平台。一是突出部门职能,建强实体平台。将实体平台合理划分为公共法律服务区、涉法涉诉接待区、矛盾纠纷调解区、信访事项受理区四个功能区,各职能部门根据事项频率、需求和权重,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方式入驻。截止目前,18个职能部门已入驻。二是细化网格管理,建强线上平台。建成智慧综治网格管理基础平台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风险隐患排查处置平台,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定格定岗、网上提交、自动派单、部门受理、限期办结、考核问效等措施,矛盾纠纷化解变“上访”为“下访”。截止目前,线上平台已有642名网格员(调解员)入驻县、乡、村三级网格。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建强调解队伍。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的业务骨干,深入乡村开展调解技巧、法律知识以及平台操作等有关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网格调解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调解员队伍。 ![]() 细化流程,完善机制。一是网上运行。将实体平台受理、网格员排查发现、群众通过系统市民入口申请等方式收集到的矛盾纠纷统一录入线上平台,系统自动生成矛盾纠纷化解工单,通过所属网格和事项分类自动关联入驻平台的职能部门和网格员(调解员)岗位,组织调解人员开展约访、下访调处纠纷。二是受理对接。对于拒绝调解、不适用调解或多次调解未果的复杂矛盾纠纷,立即启动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机制,依法依规导入司法程序,或作为访源、警源风险隐患导入信访、公安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流程。三是督办问效。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对于超过时限未化解的事项,系统自动发出警示提醒,进入持续关注状态,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有效化解和稳控。提交矛盾纠纷事项的群众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满意度评价,形成网格积分和网格员(调解员)积分,进行定期通报和奖惩。线上平台的后台系统自动生成每个网格的网格事件汇总和定期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 ![]() ![]() |
关键词:安平,枫桥经验,矛盾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