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一庭+”调解室里传来“笑声”
“警察同志,我今天一早刚出门就在胡同里踩了羊粪!都是因为邻居老董,他养的羊在胡同里留下了不少粪便,也不及时清扫。我去找他理论,他态度很不好,我们就打起来了……”日前,宣传民警走进武强县公安局武强镇派出所,此时一声急促的报警电话声传来。电话那头,村民李某抱怨着一早的经历,向民警寻求帮助。 接到报警后,派出所值班民警贾聿尧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邻里间的小摩擦若处理不当,极可能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演变成难以调和的大矛盾。”民警说。 来到村民家门口,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理,互不相让。眼看着双方关系紧张,民警将双方带到派出所调解室,依托“三所一庭+”联动调解机制邀请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及村干部前来协助调解。 ![]() 调解室内,李某气愤地诉说着自己日常出行的艰难和不便,董某则抱怨李某一家态度蛮横,不讲邻里情分。调解人员先是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不满,随后从邻里和睦的重要性说起,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明确指出了双方在处理此事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经过深入探讨和协商,最终,派出所与村委会为董某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供其放养羊群,并再三叮嘱其日后务必及时清扫羊群粪便,保持公共区域的干净整洁,确保他人出行畅通无阻。 “感谢警察同志解决了我的困扰。”经过调解,双方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相互握手言和。李某向调解人员连连致谢,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叮铃铃……”一起纠纷刚刚化解,派出所再次接到报警,辖区浪子头村发生打架事件,请求出警。 原来,当天,来自沧州地区销售化肥的赵某及其母亲,满怀期待地来到村民闫某家索要化肥款。由于沟通不畅,双方言辞激烈,情绪逐渐失控,最终发生了肢体冲突。有村民见势不妙,迅速拨打了报警电话。经过民警现场劝说调解,最终未能平息矛盾。 ![]() 民警再次启动“三所一庭+”联动调解机制,由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和“无人律所”的线上律师共同调解纠纷。调解人员分工合作,有的从法律条文的角度,严肃认真地向双方阐明权利和义务;有的则从道德情理的层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 针对化肥欠款问题,调解人员更是一丝不苟,逐笔核实账目,仔细梳理每一个细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双方原本紧绷的脸庞逐渐松弛下来,态度开始缓和,怒火渐渐熄灭。最终,双方就欠款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看着双方有说有笑地离开调解室,武强镇派出所所长孙红海欣慰地说,“快过年了,大家都乐乐呵呵的,别让群众带着矛盾过年。” 据了解,2024年7月以来,武强县公安局结合辖区实际创新实行“三所一庭+”联动调解机制,加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人民法庭和其他相关单位力量协作配合,有效提升矛盾纠纷预防调处的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自联动机制启动以来,共开展联合调解80余次,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助力了辖区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
关键词:武强,三所一庭+,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