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故城 >> 政法动态

衡水市故城县人民检察院绘就大运河千年新画卷

2025-07-02 09:12: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检察院积极响应“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号召,锚定“益水安澜”集中行动目标,以守护运河生态根脉与文化基因为己任,通过法治赋能、机制创新与多元协作,立足公益诉讼实践,守护运河水清、岸绿、景美、业兴。截至目前,该院共办理运河生态治理、文化遗产保护案件24件,制发检察建议19件,相关经验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工作做法吸引京津冀鲁十余地检察机关实地观摩。

  深耕主责主业,筑牢法治保护防线

  故城县检察院将大运河保护作为推动公益诉讼综合履职的重要抓手,构建“检察官+特约检察官助理+志愿者”办案模式,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针对运河故城段“河长、湾曲、文融”的地域特点,研究部署从水到岸、从生态到文化的全链条保护方案。运河故城段地处燕赵齐鲁文化交融地带,故城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中华老字号2家,文化底蕴深厚。在保护工作开展初期,故城县检察院建立文遗项目台账,对运河沿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排查,按照台账分阶段地毯式实地踏查,摸清保护现状。充分利用“益心为公”云平台,动员“益心为公”志愿者,扩展线索来源。对查证属实的古树濒危待护、英烈设施破旧、文物标志残缺、文保单位原貌改变等问题,均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监督,共计办理文保类公益诉讼案件10件,开展“回头看”10次,推动修缮文物保护单位1处,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续写“千载文脉万代传”的华章。

  跨域协同破壁,构建全方位保护“同心圆”

  运河保护非一地之力可成。故城县检察院在高质效办案的基础上,坚持“办理一个案件、构建一套机制,解决一类问题”,分别与河湖长办公室、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签订11项联动意见,明确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线索移送、技术支持、整改验收等方面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面对跨界治理责任模糊难题,故城县检察院构建起“府检联动+跨域协同”的治理体系。针对省界堤顶路形成的垃圾带管理盲区,该院主动对接相邻的山东省德城区检察院,牵头冀鲁两地6部门开展2次实地测量、3次充分会商,重置省界标牌,厘清管理责任,通力协作清除垃圾带1公里,彻底消除“三不管”地带。为进一步优化大运河保护“上下游同行、左右岸同步”工作格局,该院先后与冀鲁两地八县检察机关签订3项运河流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形成保护合力。这一跨区域协作模式,有效破解了边界治理瓶颈,其经验获河北省检察院推广。

  延伸检察职能,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公益检察工作不仅聚焦案件办理,更着眼于回应民生关切、凝聚共建共识、服务社会发展。故城县检察院创新宣传载体,在运河风情街区设立集展览、宣传、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大运河检察公益保护工作站”,广纳社情民意,强化一线保护,扩大法治宣传。结合“检察开放日”,该院联合山东省武城县检察院举办“童心共护大运河”公益宣传活动,以工作站“沉浸式”体验传播保护理念,学生们宣读倡议书、自发清理河边垃圾,争当“运河保护小使者”。在世界环境日等节点,故城县检察干警深入运河公园普及环保知识,累计发放资料千余份,营造全民护河氛围。近年来,故城县深度挖掘运河文旅资源,主题研学旅游项目蓬勃发展。故城县检察院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联合文旅部门,对运河风情古街周边摊贩、展馆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卫生进行探查走访,督促整改隐患二十余处,围绕守护景区生态、保障游客权益开展普法培训6次。该院更主动破解文物展陈困境,协同行政部门落实资金、拓展空间、整理文物、参与设计,打造运河风物展厅,让昔日静默的历史遗存变身为公众感知运河文明的鲜活课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功打造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的鲜活样本,绘就古运河生态文化新图景。

关键词:故城,大运河,公益检察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中共故城县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城网   
冀ICP备16012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