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大品牌、抓好三个十项目、完善一个体系、建立一个机制,是衡水市司法局落实“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于近期推出的一项法治宣传综合工程,该局将通过“3311”工程的大力实施,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全面构建法治宣传立体化“大普法”新格局。
打造三大品牌。推进和扩大法治文化“个十百”工程,按照全省一流的目标,打造永久性、高品质、渗透力强的社会普法教育基地,建设“一馆一园一廊”,即法治文化馆、普法主题公园和滏阳河法治文化长廊,努力打造法治宣传的“衡水名片”,各县(市、区)要在原有的法治文化公园或广场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内涵,在乡镇驻地主要街道、集贸市场、大的村庄主要街道,继续重点打造十条法治文化街,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等重点村,继续打造百面法治文化墙。推广法治宣传展架,在与移动公司合作的基础上陆续与市直有关公共服务机构联合开展这一活动,各县市区进一步扩展领域,实现法治宣传展架全覆盖。建立高标准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重点在深州搞试点,打造集声光电、多媒体、多功能、全省一流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
抓好“三个十项目”。全年每个县组织不少于十场的法治报告会、法治讲座、法治演讲会等;通过送法进农村、进大棚、进集贸市场等方式,组织不少于十场的送法下乡活动。在已有的示范点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法治宣传工作的亮点,突出抓好十个具有特色的“法治八建”示范点。
完善一个体系。发挥市县两级法宣办组织、协调、指导的作用,建立法治宣传“四有体系”,即报刊上有法治宣传的文章,电视上有法治宣传的影像,广播里有法治宣传的声音,新媒体上有法治宣传的动态。
建立一个机制。在全市全面建立法治宣传跟踪问效机制,与移动公司联合开发此项软件,全市推广。 该局将通过“3311”工程,整合部门力量,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大普法合力,在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衡水中彰显新的作为。(郭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