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以乡村“十户五联”强化基层治理
武强县“十户五联”制度,是在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发生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生产方式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基层政法机关警力不足、信息不畅、管理功能弱化等原因,农村因宅基地、承包合同、城镇征地、婚姻家庭等纠纷引发了大量上访,影响着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慎重考虑,为弥补当时“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在农村组织中的不足,自2007年9月决定实施乡村“十户五联”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广大农村网格化管理。 “十户”就是以村民居住的自然地理位置,每十户左右组建一个治调小组。由居民选举本组有社会威望,有热情、会管事、管成事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退伍军人等为小组长,同时兼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在各个小组的胡同口,都建立了《“十户五联”公示牌》,标明本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便民报警电话等。 “五联”指矛盾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大事联办、困难联助、平安联创。为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警示宣传栏》,向群众宣传综治、法律、防火防盗小知识等,提高群众综治参与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开展群众平安星级创建星级文明户评比“擂台赛”活动。各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每年组织辖区村综治工作站负责人和村各十户五联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内容涉及“十户联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及意义,治调小组的信息上报方法和步骤、矛盾纠纷调解的相关知识、常见纠纷的法律适用等。 现在全县3587个“十户五联”小组,5940个调解员活跃在农村,成了最基层的民事纠纷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法制宣传员。“十户五联”网格化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村社会信访和治安问题。通过“十户五联”网格,县、乡镇综治组织可以更加准确快捷地掌握农村矛盾纠纷和治安信息,实现了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及时得到宣传普及,农村治安防范措施得到落实,集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减少,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目前,全县广大乡村和谐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正在奔向武强“绿色崛起、赶超晋位”的明天。 |
关键词:武强县,乡村,十户五联,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