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检法”再现“保持通话” 衡水市警方联动成功阻断骗局
受骗人与诈骗人员持续保持通话,按照对方指令一步步陷入圈套。4月14日,深州警方与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联动,快速反应,成功阻止一起一起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案件。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接到“公检法”可疑电话,要坚持“不听、不信、不转账”的原则,以防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日中午,深州警方接到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指令:深州市辰时镇某村高某疑似正在被冒充公检法人员进行电信诈骗,请深州警方组织劝阻。 接到指令后,深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刑警大队长王艳斌立即指派民警寻找受骗人予以劝阻,但高某的手机始长时间处于通话状态,无法接通。民警判断,高某正在与诈骗人员进行通话。 民警将此情况上报,反诈中心连续向高某的手机发送被骗提示短信。为争取时间,民警联系该村村干部查找受骗人住址,并随即赶赴被骗人家中。 高某家人反映,高某本人已外出,家属也无法联系到她。根据以往经验,民警带领高某家属兵分多路,前往多个银行网点查找受害人,同时不间断多方查询高某踪迹。 经过不懈努力,民警很快发现了高某在深州市区的落脚地,随即带领高某家属前往。赶到高某的临时住处后,民警当面中断了高某的通话,截断了对方的进一步诱骗。 据高某讲述,他接到了自称是“沧州市公安局”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嫌犯罪,需对其资金进行验证,否则将对其拘捕。高某按照对方的指令,带着家中所有的存折、银行卡,来到深州市区的临时住处,等待对方“验资”。。 所幸民警及时赶到,终止了这场骗局。在听到民警的解释后,高某这才恍然大悟。高某后怕之余感叹道,由于深州警方的高度负责,避免了他的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公安部门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对涉嫌犯罪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更不可能与其他司法部门相互转接电话。广大群众勿因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进行资金操作。如接到利用改号技术模拟的电话,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董嵩 李晨蕾) |
关键词:衡水市,警方联动,阻断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