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图说衡水

“枫桥经验”在同岳镇演绎精彩篇章

2018-09-27 18:14:42

  “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美丽的枫桥镇走出,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新时期,饶阳县同岳镇传承弘扬“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赋予“枫桥经验”新内涵,彰显出其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演绎出精彩篇章。

  同岳镇位于饶阳县城南2.5公里,共辖25个行政村,人口2.8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近年来,该镇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逐步构建起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和信息网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镇村”的调解网络。截至目前,该镇共建成调委会25个,调解员175人,其中专职调解员75人,兼职调解员100人,全镇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及人员覆盖率达到了100%。同岳司法所先后被授予衡水市“十佳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王同岳村被评为“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崔口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同岳镇司法所长王建立被评为“河北省优秀调解能手”“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法治乡村”创建成绩斐然

  近年来,同岳镇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思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一项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推动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创新思路,健全机制,确保“法治乡村”创建取得实效。

  同岳镇坚持把“法治乡村”创建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法治水平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启动了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主题的“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同岳镇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法治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该镇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推行“十个一”创建标准,即:构建一个法治型基层组织,建立一套监督体系,搭建一个表诉平台,组建一支普法队伍,创建一组法治阵地,建立一张治安防范网络,推行一套网格管理模式,评选一批星级平安家庭,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打造一个美丽村庄。该镇突出“四个结合”,即把“法治乡村”创建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与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村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进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该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违法犯罪明显减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类信访案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深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借力美丽乡村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王同岳、圣水、张口等村为试点,把法治与村民自治德治相结合,针对村民反映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通过法治漫画墙、普法三字歌、普法街头诗、扇形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一步一景,一村一特色,精心打造一批与乡村整体环境融为一体的“法治一条街”、法治广场、法治大院、法治公园,形成特点鲜明的法治文化。不仅扮靓了乡村环境,更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景观,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截至目前,该镇共安装法治宣传栏180余个,法治宣传牌600余个。王同岳村被评为“省级法治乡村示范村”,预计全镇25个村将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法治乡村创建工作。

  示范引领,加大力度,推进“法治乡村”创建全面铺开。 2017年以来,同岳镇确定了圣水、崔口等四个示范村,重点推进“法治乡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每村选聘2至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实行了“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各村都建起了法律图书角和法治宣传一条街,营造了法治氛围。根据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对村内住户进行合理划分,以“十户五联”为基础,共划分了3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76名。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村内各条街道、路口分别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提高了视频监控的覆盖面,切实提升了农村治安防范水平。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加强阵地建设、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措施,广大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规范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同岳镇司法所多措并举推进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集体。

  抓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2014年,该所投资10余万元,建成面积达100平米的办公用房5间,设有调解厅、刑解释教办公室、社区矫正办公室、资料室等科室,2017年以来又先后投资15万元,高标准重新装修办公用房,更换办公桌椅、档案橱、电脑、打印机、制度牌等设施装备,使该所容所貌整洁美观、庄重大方,基层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做好司法所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村级调委会阵地建设,在王同岳等村建成村级规范化调解室。

  抓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调整充实人员力量,增加了一名年富力强、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员充实到司法所。目前,该所共有4名工作人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法律专业3人。每月组织两次理论、业务学习,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和司法行政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另外,注重作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近年来该所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抓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修订完善了学习例会、请示报告、接待登记、排查回访、廉政建设、档案管理、民间纠纷受理、社区矫正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

  统一格式,促进规范提升。统一制定了《基层调解规范化实施方案》《基层调解操作程序示范样式》《农村常用法律文书格式及范文》《基层调解规范化标准及考评办法》,镇村两级调委会的标识、标牌、微章、制度上墙和文书格式均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到位。建立起“五包”、“四不放过”人民调解机制。“五包”是指包掌握情况、包教育沟通、包依法调处、包解决问题和包稳定巩固,“四不放过”是指思想不通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群体性纠纷查不出牵头人不放过、对纠纷当事人中的活跃过激人员不做通思想工作不放过。

  推进规范化建设促进了各项工作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同岳镇司法所开展法制讲座6场,受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次,群众法治观念明显提高;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9人,其中在册16人,已解教73人,无一人重新犯罪,转化效果良好。

  

  人民调解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同岳镇“对标”“枫桥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把“家事不出院,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运用“联合调解”新模式开展人民调解,以司法所为主联合乡镇各所、站、法庭、律师、乡镇干部、村干部、村调委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群众基础好有威望的村民,有针对性的开展调解工作,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经过不懈努力,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400余次,调处各类民事纠纷660多件,调解率为100%,成功率达98%,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该镇坚持重大矛盾主动介入调处制度,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在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扩大,启动“联合调解”妥善解决纠纷。

  某村有集体土地400多亩,由于多种原因,原130多户承包户多年未交承包费,最长的达15年之久。2012年春天,非承包户对此严重不满,多次上访。得知情况后,同岳镇司法所长王建立带领“联合调解”工作组迅速进驻该村。调查中得知,村里决定在村东百余亩集体土地上发展棚室建设,该土地承包期限已满,但因高速取土对承包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村里决定以退还三年承包费的方式收回该土地。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部分承包户拒不还地,也不接受退款,坚持要继续耕种,否则进京上访。工作组顶住压力,详细讲解有关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现场以案释法,从情理角度进行劝说。王建立讲:“承包土地就该依法缴纳承包费,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村里有权依法进行下一轮承包。你们与村里的纠纷和土地承包是两码事,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所有矛盾纠纷都要一一解决。”进入一户十次八次做工作是常有的事。他的真诚感动了群众,最终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全村共410亩土地的承包费收缴和重新发包全部完成,其中110亩用于棚室建设,建成百亩棚室大方一个,全村39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涉及金额达23.9万元,为该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饶阳县司法局 崔建柱

关键词:“枫桥经验”,同岳镇责任编辑:王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