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镇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饶阳县五公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四长五包”乡村治理体系,做到网格精细管理布局,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体系。该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拓展延伸“1+10”党员联系户制度,探索建立了以党员为核心,以群众代表为基础的片长、村主任、街长、巷长包信访稳定、包移风易俗、包环境治理、包设施维护、包便民服务的“四长五包”乡村治理体系,将党员全部融入到村镇建设主战场,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卫生等重项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全镇划分为21个网格,网格员863人,全面构建了“乡到村、村到街、街到巷、巷到户”的精细组织构架,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人访,事事有人管,全域全员全覆盖。改善人居环境,党员冲锋在前。该镇广大党员发挥法治力量,使商户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规范牌匾352个,清理占道经营126处,规范车位456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面对涉及户广、工作量大、矛盾点多的情况,广大党员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做好涉及户的思想工作和法治引导。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广大党员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将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法治的轨道上,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了“软环境”与“硬环境”同步发展。 调处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结合“四长五包”治理体系,该镇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对各村反映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将矛盾分析透彻,将问题理清思路,并对各村每周上报的《社情联络员五类重点问题摸排登记表》等建立台账,进行挂牌督战,限时销案。同时,他们充分发挥各村社情联络员作用,要求各村联络员24小时保持通讯通畅,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上报,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挖掘村域资源,提升治理成效。该镇北善村推行“五老调解室”,即将工作退休返乡养老的老干部、老教师以及村内的老党员、老生产队长、老退役军人召集到一起,组建“五老”队伍,担当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管理监督员、环境卫生督察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谐稳定排查员,积极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截至目前,该村“五老”法治队伍人员达20人,共举办法治讲座7场次,防范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调解成功率100%,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余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审查、修订各类经济合同和完善村规民约10余份,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该镇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缘、地缘优势特点,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及威信较高的村民组成队伍,定期入户进行法制宣传,并收集村情民意,探索出一条“治理为村民、治理靠村民、治理成果村民共享”的路子。 |
关键词:五公镇,基层,社会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