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冀州 >> 部门动态 >> 法院动态

冀州法院城关法庭切实解决群众实事

2022-06-02 21:50:2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城关人民法庭充分发挥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作用,以优化法庭布局、优化队伍结构、优化专业建设为指引,不断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服务窗口建设,加大法庭信息化建设力度,创新司法便民利民举措,形成了人民法庭工作的良好格局。

  城关法庭共有干警8名。其中,法官3人,法官助理2人,聘任制书记员3人。审判团队2个,诉前调解团队1个。

  年均结案400件左右。其中,家事案件占比70%,侵权案件占比20%,其他案件占比10%。

  致广大,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诉讼服务一站办齐,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法庭虽小,各项便民利民设施一应俱全,为群众提供“诉前调解、立案、审判、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设立便民休息室,配齐配全桌椅、饮水机、笔纸、充电等设备,最大限度便民利民。设立人民调解室,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由专人接待处理,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满意。推行法庭自主立案,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自主立案,并通过手机二维码缴纳诉讼费,彻底解决了基层法庭立案、缴费问题,真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科技法庭全面建成,提供诉讼活动智慧方案。2018年建成数字化法庭。充分利用摄像头、同步刻录机等设施,对庭审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实现每次庭审有声、有影、有文、有盘、有档案,对庭审全程进行实时无死角监督,最大限度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公开化。今年以来,利用数字化法庭开庭审理案件121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期相比缩短5.8天,审判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数字法院、即时办公系统深度应用,网上立案、网上送达、网上质证、网上调解等工作,真正实现诉讼活动和科技深度融合。

  调解工作时时渗透,努力实现矛盾平和化解。基层法庭多是婚姻家庭、劳务纠纷、侵权纠纷为主的家庭纠纷类、相邻关系类案件。以上案件多夹杂着财产、子女、感情纠葛等多重因素,处理不好容易使矛盾激化。对于此类案件,将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首选方法。立案前,先将案件纳入诉前调解,给予当事人足够的冷静时间,尽量自行弥补感情裂痕;审判前,深入了解纠纷发生的起因,全面了解双方感情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案件作出综合评价,为法官公正审理“家务事”奠定基础;结案后,对于双方服判息诉的案件,及时督促履行,避免强制执行时矛盾被重新激化。适时开展案件回访,了解结案后当事人双方的权益保障情况,尤其是子女的成长问题。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积极协调司法救助、民政救助给予帮扶,巩固审判效果,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司法温暖,避免家庭小纠纷酿成社会大问题。今年以来,诉前调解室共成功调解纠纷69件。

  尽精微,切实解决群众小事

  城关法庭的审判质效虽不是最出色的,但所有干警的干劲儿是最足的,为民解纷的心是最真的,他们事无巨细,诚心为民,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真诚地接待每一位到城关的当事人,他们带着矛盾问题来,是因为他们相信咱们法官。每一位干警都不能辜负这份宝贵的信任。”庭长张建和向年轻干警阐述他的工作理念。他强调:“只要踏进城关法庭,咨询也好,调解也好,立案也好,我们要给当事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让当事人体验最舒心的司法服务”。为此,法庭设立诉讼引导人,专门接待当事人,初步了解当事人的来意或诉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分流。咨询、调解、立案、开庭等各个环节既流水作业又顺畅连接。今年以来,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场立案率100%。尽量做到让每个当事人怀望而来,满意而归。

  有访必接,有诉必听。扎根基层近二十年的法官陈立珍向年轻干警传授办案经验时常说:“没什么特别诀窍,要学会认真倾听。接待每位当事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庭上是法官,庭下是知心人儿,把当事人的事儿当自己家事儿,首先让她感到我们的真心和诚意,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沟通才会顺畅,接下来的事才好办”。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一案,原告张某对判决结果完全不接受,声泪俱下向陈法官哭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她耐心倾听,并不断地递上纸巾,也许是原告把所有的委屈说完了,也许是原告被陈法官的耐心感化了,原告接受了判决结果,没有上诉。这只是陈法官工作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例子,城管法庭的干警们能举上上百例。真诚的付出也让她收获满满,近年来她获得“最美木兰”“最美政法干警”“办案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十几种。

  有难必帮,有忧必解。“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案件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能帮就帮,重要的不是结果,是我们为民的态度”。这是城关老法官们的一贯工作态度。在他们的感染带动下,年轻干警耳濡目染,从递上一杯水、帮忙复印一份材料、借一把雨伞、帮老人买药、替病残打车等细节入手,真正让群众在司法活动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去年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城关法庭成效显著,共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儿36件,收到群众表扬信12封、锦旗6面。

  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们充实到法庭,队伍年龄、文化结构不断优化。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民法庭队伍悄然成长、成熟,他们不辞劳苦,扎根基层,在老法官的带领下,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增强本领,为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审判事业而努力奋斗,护一方稳定,守一方平安。

关键词:法院,群众,实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主办单位:中共冀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长城网   
冀ICP备16012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