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法院:加强法庭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法庭处在审判工作的最前沿,其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辖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冀州区法院共有3个中心法庭和5个法官工作站,该院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和“公正与效率”主题,始终坚持把加强法庭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作为法院发展的长远战略任务来抓,从强化规范化建设入手,突出公正与权威,着眼保障和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 突出重点抓服务,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围绕中心工作,方便群众诉讼,在指导法庭依法审理好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案件的同时,冀州区法院的基层法庭突出抓好了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积极开展专项审判,服务全区发展大局。妥善处理农村承包合同纠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2020年以来,冀州区法院的基层法庭共审结各类农村承包合同纠纷案件25件,2022年诉讼标的额35万元。针对农村工作特点,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纷争,受到了区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一致好评。冀州镇某村民委员会诉某培训学校租赁该村37.98亩的土地一案,经过调解、开庭,最终判决被告交回租赁土地。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平安冀州建设。各法庭积极采取庭内审案件、庭外查纠纷的办法,做到苗头早发现,预防紧跟上。今年以来,各法庭共发现纠纷苗头5起,全部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了不安定因素,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城关法庭审结过一件财产损害赔偿案件,财产实际损失与鉴定费相比,鉴定费偏高,经法庭做工作,未做鉴定的情况下调解成功,并当庭赔付3万元。 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创建利民便民法庭。近年来冀州区法院基层法庭的审判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给未设法庭乡镇的群众诉讼带来了很大不便。该院根据省高院安排,按照人民法庭三年(2022-2024年)建设发展规划,优化法庭布局,建立了5个法官工作站,受理群众诉讼,对简易民事纠纷适用速裁程序现场处结。实践证明,法官工作站的设立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与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和联系。同时,给农村群众诉讼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截止到日前,法官工作站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290余人次。 强化管理抓审判,实践“公正与效率” 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办案效率是司法公正的客观保证。该院切实规范法庭审判管理,确保法庭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严格审判流程管理,实现案件流转科学化、规范化。案件从立案、排期到送达归档各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程序和时限要求,彻底克服了以往法庭办案规范性差、随意性大的弊端。为了加强对法庭审判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控,审管办对法庭所有案件实时监控,有效杜绝了久拖不结和超审限办案的问题,法庭所结案件中无一超审限。 严格案件质量监控,实现质量监督全方位、制度化。进一步严格错案追究制度。对经审委会研究被确定为错案的,严格按照规定追究承办人的责任。对每季度被中院发改案件数量居末两位的审判人员予以业务警诫。严格的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6月份,法庭案件发回率为0%,改判率为0.48%,同比下降1.35%。 大力推行诉讼调解,实现审判工作人文化、效益化。法庭受理的民事纠纷,有近70%为婚姻家庭、相邻权纠纷,此类案件虽然案情较为清楚,但若简单地予以判决,则往往会导致“一场官司十年仇”,不利于矛盾的最终解决。因此,法庭干警不断研究探讨诉讼调解艺术,努力提高案件调解率,法庭平均调解率达42.49%。全院年终表彰的5名调解能手全部来自基层法庭,其中,个人调解率最为58.14%。 培树形象抓队伍,夯实法庭工作基础 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把握法庭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不断完善队伍管理体系。 优化人员配置,充实一线干警队伍。近年来,该院院党组高度重视基层法庭建设,在人员配备上,将年富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年轻同志向基层法庭倾斜。三个中心法庭共有人员22人。其中法官6人,法官助理6人,书记员10人,外聘法警6人。其中两个庭长为80后,法官助理均为年轻干警,平均年龄30岁。 完善约束机制,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26项队伍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对于违反制度者,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在队伍教育整顿中有7名干警因上下班迟到、玩手机被全院通报批评。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制定规范性表彰意见,根据岗位工作性质不同,设立了调解能手、办案能手等11个奖项。在2021年年底考核中,法庭考核分数排名前列,有13名干警获得“调解能手”“办案能手”“办案质量标兵”等单项奖励,占单项奖励总数的65.7%。 拓宽监督渠道,规范干警司法行为。一方面狠抓内部监督。实行了党组成员联系法庭制度,班子成员至少每月1次深入法庭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社会公开发放征求意见信及审判纪律监督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于有典型意义或社会广泛关注、影响较大的案件,邀请辖区代表到庭旁听,主动汇报有关案情,征求代表们的评析意见。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警司法素养。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干警积极培养道德良职和职业操守,自觉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蚀。结合该院“审判质效提升年”“纪律作风建设年”活动,5次组织召开研讨会、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案件评查,营造了学习业务、强化岗位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近3年,法庭干警共撰写业务研讨论文13篇,撰写信息、稿件48篇,其中法官陈立珍先后有12篇被有关报刊杂志编发。 促进保障抓硬件,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法庭基础建设装备条件的好坏,不仅影响和决定着法庭的执法水平和效率高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庭的执法形象乃至法律的权威。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法庭办公条件。受乡镇客观条件限制,法庭干警的工作条件差。对此院党组把法庭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2020年,为3个中心法庭安装“一乡一庭”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改善干警生活学习条件,建起了阅览室、娱乐室、小伙房等配套设施,法庭如家的归属感、温馨感。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法庭现代化办公水平。在积极改善法庭基础条件的同时,该院从提高法庭办公的科技含量入手,2020年实现网上立案、网上开庭、扫码缴费、即时出票,做到“一张网”办公办案,为群众带来“一站式服务”。2021年升级周村法庭和城关法庭的数字化标准法庭,提高了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2022年使用“码上通”平台系统117次,更高的做好诉讼中的各项工作。 冀州法院不断加强基层法庭建设,一切为方便群众诉讼着想的做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法官离群众近了,群众诉讼方便了,法律意识提高了,社会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使法院的工作既实现了审判的法律价值,也实现了审判的社会价值。 |
关键词:法院,法庭,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