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热土扎根基层 做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法官 ——武邑县法院法官胡国平
现任武邑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一级法官的胡国平同志,自1994年9月到法院工作以来,从书记员起步,历任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他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有二十余年,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多次被授予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称号。201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一串串踏实工作、为民服务的脚印。 在胡国平法官的二十余个春秋寒暑中,有十六年都是在基层法庭工作的。“做我们这一行,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多替他们着想,多听他们说,把他们的事办到心坎儿上”是胡国平同志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为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修复当事人之间破损的乡邻关系,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乡问案,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实地勘查、了解乡情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走到辖区群众当中,谈起对胡国平的印象说的最多的就是“爱给自己工作做加法、爱给群众问题做减法,哪怕事情再多、案情再复杂,从没有抱怨过一句”。这还得从一起胡国平法官帮助龙店镇对口村解决一起长达十余年的土地纠纷说起。2019年3月的一天,他像平日一样走村串户、与辖区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村委会工作人员找到了胡国平,希望法庭能够帮助解决一起棘手的纠纷。原来,15年前对口村的时任村干部将村中的机动地与荒地分片承包给了村中的几名农户,并约定每人每年向村集体缴纳土地承包费,承包期为十五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各位承包户一直拒绝缴纳承包费。2019年原约定的土地承包期届满,村委会要求各承包户退还耕地并补齐欠付的承包费,但时过境迁很多以往的承包户都已经不在人世,这一主张遭到了村民们的拒绝。胡国平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找承包户们了解情况、解释政策、解开心结,那几天时间他坐热了每位承包户的“炕头”、串遍了对口村的每个田垄,找不到人就一天都蹲在人家门口等,今天说不通就明天再来说,常常因为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嘴上起了大大的水泡。终于,一位位承包户、一寸寸心理防线、一个个法律萌芽被感动、被攻破、被深耕。见时机成熟,胡国平随即将承包户与村干部传至法庭进行“背靠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承包户主动退还了耕地并交纳了土地承包费,为已年逾十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龙店镇对口村委会为感谢圈头法庭解决了土地纠纷,向圈头法庭送来“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的锦旗。作为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胡国平办理的案件绝大多数都是乡亲村邻之间的民事纠纷。他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不端架子、不摆样子,和他们交流时平易近人、和风细雨,用拉家常的调解方式处理案件,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其实很多矛盾点就是双方当事人心里的一口气,多听他们唠叨唠叨,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胡国平常这样嘱咐身边的人。多年来,他通过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用自己的每一次努力与付出,凝练总结出“诚、法、理、情、利”五字调解法,并将此调解法一一贯穿到自己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当中,用他的真心与诚心化解每一位当事人的纠纷与矛盾,他的办案调撤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原本是夫妻双方普通离婚案件,原告先后三次起诉要求离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已符合离婚条件。但了解到被告系精神病患者,被告的父亲对抗情绪极大,扬言如判决离婚将进京非访。胡国平并没有急于判决,而是不急不燥,多次上门与被告父亲拉家常,综合运用五字调解法,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春风化雨的做被告父亲的思想工作。最终,被告父亲幡然醒悟,悔恨道:“我和儿媳赌气,其实是在耽误我儿子啊!”随后,胡国平找到原告两个已成年的女儿沟通,将被告后续生活安顿好后,使双方得以和平离婚。 他洗尽铅华,深入田间地头审判调解;他放下身段,深入群众零距离接触,认真聆听他们的诉求;他用心体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换群众舒心;他心中回荡着法官誓言,将智慧和良知凝成公正的砝码,默默地向世人演绎着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的荣光。 |
关键词:武邑,基层,法官,胡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