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衡水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政法论坛与调研

揭秘开学季的各种诈骗方式

衡水晚报 2024-09-06 16:52:02

  开学啦!开学啦!乱花渐欲迷人眼,诈骗手段千万变,校园诈骗套路深,警方今天带你来避坑。

  真实案例一:14岁的小赵在快手上看到一个视频可以免费送某游戏皮肤,添加群聊后,对方发链接让小赵用QQ点击进入领皮肤,接着对方说小赵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的商户被司法冻结6万,需要付款用户的配合激活账户来解冻商户余额,如不配合激活操作,将向法院起诉,接着对方指导小赵向对方指定微信账号转账3笔,共计24200元。

  真实案例二:15岁的小郑想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卖掉,就在应用商店下载了某交易APP,并将账号信息挂在APP内。没多久就有人跟小郑私聊,并约定好购买价格,小郑将链接发给对方后,对方称已经付过款了,并截图给小郑,告诉小郑客服说该账号是新的需要缴纳保证金才可到账,于是小郑添加了对方发的客服账号进行咨询。客服称需缴纳2000元的保证金方可解冻,于是小郑使用母亲银行卡转账,后客服称其缴纳的保证金导致客服账户被冻结,需要再转账8000元。小郑转账8000元后消息被拒收,其便在官方APP内联系客服,客服称平台不需要缴纳保证金,小郑这才知道被骗了,共被骗10000元。

  真实案例三:有人将14岁的小张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小张QQ好友,对方称自己是律师,告知小张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小张接受调查,不然要进监狱。小张因害怕不敢告诉父母,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小张用父母的手机在某APP上付款,总计用支付宝在某平台上向对方账户付了35笔,共被骗15842元。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这么四种:

  1、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2、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3、“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4、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需要做到“四不轻信”: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警方提示:

  1、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账户各类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2、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应对复杂的网络风险,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谨防上当受骗!

  3、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4、有关部门已推动“苹果中国”升级改造IOS17系统,默认挂断非好友发起的FaceTime呼叫,推动国内主流银行APP在屏幕共享状态下的转账阻断或黑屏等技术反制措施,请各位教师及学生家长看好手机,及时更新苹果手机系统和升级银行APP,尽可能减少被骗风险。

  (张煜阳整理)

关键词:未成年,电信诈骗,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