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着眼于矛盾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探索构建“1+N”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全链条管理,有效减少了矛盾上行、风险外溢。
一、阵地一体化打造,建强多元解纷“总体系”。一是整合建好一个平台。在县综治中心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统筹调解群众来访、网格排查、线上收集、干部走访发现的矛盾纠纷。二是组建规范N支调解队伍。县“一站式”平台成立“老耿调解室”,公开招募20名调解志愿者,组建了“行家里手”(行业解纷)和“乡贤能人”(基层调解)特色调解团队;县司法局组织教育、民政等30多个单位的调解骨干、政策业务能手共80余人,组建行业矛盾纠纷调解团队,分设交通事故纠纷、校园纠纷、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15个行业调委会,分工协作调处县域内矛盾纠纷。三是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全面厘清界定政法单位各行业调委会责任部门、乡镇在全县“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中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衔接、协作配合、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诉求一揽子办理,扣紧矛盾解决“全链条”。一是非信访事项分流转办。县群众工作中心日常受理的非信访类事项,由县综治中心批转交办县“一站式”平台按程序调处,实现群众反映诉求“最多跑一趟”目标。二是线上纠纷线索主动接办。通过两办督查室、县长公开电话、民生热线、领导信箱等渠道收集的社情民意线索,基层难以解决的,县“一站式”平台介入合力攻坚,做到案结事了。三是基层疑难问题提级统办。各行业调委会、镇村调委会难以解决或需多部门协作解决的矛盾纠纷,提级到县“一站式”平台办理,统筹多方力量集中调处。四是平台日常受理直接承办。县“一站式”平台设置接待窗口,日常受理诉前民事纠纷,按照难易、属地、行业等原则,或直接调解,或分流到各行业调委会、基层调委会调解。
三、效果一条龙跟踪,构筑多元解纷“硬保障”。一是定期分析形势。县“一站式”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针对重点领域,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镇区发出预警,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加强防范。二是加强会商研判。针对提级办理疑难矛盾纠纷,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及时召集有关部门或镇区,查找问题不足或工作漏洞,调整调解思路方案,落实相应措施。三是清单挂账督办。县“一站式”平台定期形成矛盾纠纷清单,实行靶向督查、挂账督办,一跟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