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块半尺见方、写满英文的奖牌,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出发,历经万水千山,通过国际快递来到衡水。这是联合国塞浦路斯任务区授予衡水市公安局的荣誉奖牌,旨在向衡水市公安局对联合国维和工作的支持表达诚挚的感谢和敬意。这块奖牌是联合国塞浦路斯任务区一战区指挥官首次向任务区特别申请,也意在表彰市公安局维和民警刘程杰在塞浦路斯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工作突出,为解决战区的土希两族冲突以及停火线摩擦问题改良了处置方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程杰,听一听他在异国他乡忘我坚守18个月的精彩感人故事……我叫刘程杰,是衡水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2016年8月报名参加维和工作,先后经历省公安厅初选、公安部遴选、联合国甄选三层选拔考试后,取得维和警察资格,并被公安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评为优秀学员。2019年1月,我通过塞浦路斯任务区更为严格的电话面试后,成为我省派往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7名维和警察之一。2019年5月4日受公安部派遣,我正式赴塞浦路斯任务区开始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经历了4次技术性延期,直至2020年11月1日才结束任务顺利回国。塞浦路斯岛位于地中海东部,1963年岛上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因为民族冲突,分别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1974年,为了防止南北双方冲突,联合国设立全长约180公里的缓冲区将双方隔开,缓冲区最宽处约3公里,最窄处仅能供一辆汽车通行。维和警察就负责在缓冲区内巡逻,查处各类非法侵入、非法狩猎、南北塞纠纷、偷渡、火灾险情以及各类刑事犯罪。但是,由于塞浦路斯任务区为非执法任务区,维和警察不配备任何警械、武器,遭遇警情只能以口头劝阻、调解或者呼叫维和部队支援的方式解决,因此对于每个维和警察的语言水平、业务技能、随机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图片]执行维和任务18个月的时间里,我共计巡逻4万余公里,撰写各类英文警务报告1000余篇,处置各类警情280余起,多次因警情处置得当、表现出色受到战区、任务区高层通报表扬。2019年10月18日,我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2020年4月、10月,我先后两次被任务区评为“优秀维和警察”。

借鉴国内警务经验处理维和工作
当我真正踏上维和之路,在缓冲区巡逻时,放眼望去,一边是拉满铁丝网的雷区,一边是废弃的战壕、碉堡工事、布满弹孔的墙体、破烂的车辆飞机,这才真正感受到和平的意义和珍贵,同时也真切地感触到维和警察责任之重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冲突地区带去信心,让当地民众看到希望。
我所执勤的区域希腊、土耳其两族农民时常发生因土地所有权纠纷引起的群体性冲突事件,轻则打砸损毁农业机械、农民流血受伤,重则引发土耳其军方武装进入缓冲区,威胁维和警察生命安全,与维和部队进行对峙。2019年9月19日,土耳其军方人员携枪侵入了缓冲区,我和一名来自阿根廷维和部队的人员准备接近土耳其军方人员了解情况。突然,四名土耳其士兵举起手中的步枪,企图阻止我们靠近。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我沉着镇定、临危不惧,一边示意对方保持冷静,一边继续靠近坚持谈判,直到完成谈判转身往回走时,土耳其士兵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枪。根据以往经验,只要我们不跨出缓冲区,他们是没有权利开枪的。尽管如此,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所幸,这次没有出现意外,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最终查清了土耳其军方进入缓冲区是为抓捕一名土族犯罪嫌疑人。我迅速向联合国及南塞方通报了情况,做了专业处理。由于维和人员大都是一年工作期,当地警情人员档案无据可查,新警员到任后面对一些突发事件都感到很棘手,因为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资料。为此,我反复思考并尝试建立一份档案库,便利用巡逻间隙主动走访各冲突事件当事人,充分了解历史背景及根源所在。几个月后,我将走访调查和工作中遇到的事件和人员归纳整理,建立了警局第一份重点人员档案。这一创新做法为后来的维和警察迅速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大大提高了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和效果。南塞农民紧贴停火线耕作经常被土耳其军方认为是越界侵犯,为此双方冲突不断。工作之余,我开始琢磨如何既能维护南塞农民的土地权益,又能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最终我借鉴国内警务工作经验,向当地农民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把沿着停火线作业改为垂直停火线作业,这样就能把临近停火线的作业时间从时间段改成时间点。二是在临近停火线的地块与远离停火线的地块交叉轮换作业,比如每个地块工作半小时,这两条都能大大降低土耳其军方岗哨的关注度。三是选择恰当的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减少因夜间视线不清、停火线位置观测不准引起的误会。这些建议被当地农民认可并采纳后,大大减少了冲突事件的发生。一战区指挥官也对这些“中国建议”表示欣赏和肯定,多次向任务区警察总监提出申请,对我进行延期挽留。
运用和传播中国智慧中国理念
与国外警察一起工作,感受到最大的不同还是理念的差异。外国警察讲的是尽职免责,只要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做了,即使产生严重的后果也可免责。但对于我们中国警察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我觉得,这些理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更是冲突地区民众所向往的。[图片]2019年11月6日夜,我与来自重庆的一名同志巡逻执勤时突遇火灾,火场为一片存放干草的空地,面积超过上千平方米,火焰窜起2米多高,距离火场不足10米处就是当地村民的果园。按照联合国行为准则,我们只需上报情况,然后在安全处等待维和部队和消防人员前来处理即可。但是,深深植根于我们骨子里的“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信念,促使我俩不能对近在眼前的农民损失视而不见,于是,我们义无反顾地奔向肆虐的火场,利用巡逻车自带的铁锹、水袋等简单工具,迅速清理果园与火场之间的杂草等易燃物,在增援力量赶来之前将火场与果园隔离开来,有效控制住火势的蔓延,避免了当地农民的损失。事后,农民们给警局送来了整箱整箱的水果和蔬菜以表达对我们的感谢。
2020年1月21日夜,我独自巡逻时发现一辆被遗弃车辆,按规定我只需上报某时某处发现一无牌车辆、无法找到车主即可。但强烈的责任心促使我对该车进行了仔细检查,通过车内遗留的记事本、车辆维修便签等线索确定了车主身份为南塞希腊族人。我立即与南塞警方取得联系,幸运的是该车为南塞警方登记在案的失窃车辆,顺利找到了失主,随后我又护送南塞警方及失主进入缓冲区进行确认。从发现失窃车辆到归还至车主手中,仅用了3个小时,我也因此得到当地警方及车主的尊敬和感谢。任务区总部将该案作为与当地警方密切合作、增进联合国与当地居民关系的典型案例通报表扬,并刊登在了联合国纽约总部警察司的首页。
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今年3、4月份,塞浦路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不少人都认为是中国人把病毒带到了全世界,各国的同事也对中国警察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因为联合国不能提供口罩等防疫物资而拒绝同中国警察一起工作。正当我和其他中国同事一边顶着压力坚持工作,一边对可能感染病毒而当地不具备医治条件充满恐惧和担忧时,我们收到了祖国空运来的口罩、药品、防护服等物资,祖国的关爱让我们在病毒肆虐的异国他乡感动无比热泪盈眶。我参加维和工作一年半以来,衡水市公安局党委及我家乡的同志们,对我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十分惦念,对我家中的老人、妻子和孩子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照顾,这些,都是我能够顺利完成维和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回顾一年半的维和经历,既有学习和生活的艰辛,又有工作上的巨大收获;既有思乡怀亲的孤独,又有备受关爱的感动;既有面对烈火与枪口的挑战,又有在磨砺中成长的喜悦。今后,我将始终做到坚定纯洁,甘于奉献,能拼善赢,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