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工作新闻发布会。衡水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占营通报专项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国经济网、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新闻发布会相关内容。
张占营介绍,衡水市检察院积极落实“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2024年以来,衡水检察机关共摸排线索145件,立案130件,制发检察建议93件,磋商4件,提起诉讼5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紧扣目标任务,创新方法路径做好食药专项监督。衡水检察机关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损害公益问题,助力实现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今年以来,衡水检察机关办理涉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假药,妨害药品管理等多个罪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4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5件,诉请惩罚性赔偿金共计400余万元。 紧盯社会效果,高质效办案做优食药专项监督。衡水检察机关紧盯网络平台、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维护消费者权益。通过履职发现美团、饿了吗等网络外卖平台未履行资质资格审查、同城直送存在不规范经营、未按要求公示特殊食品相关信息、违规售卖明令禁止的药品等行为,立案5件;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对特殊食品网络销售信息公示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式交叉检查,相关部门检查经营主体728家,督促平台配备食品安全总监21名,安全员42名。立足衡水经济发展特色,服务保障“冀菜”“净菜”进京。针对果蔬农产品质量溯源、农药残留检测、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产业链缺乏监管等问题,饶阳县检察院通过走访农业经营主体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不规范使用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指导,推动饶阳县出台《关于完善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的意见》,辐射带动8000余户生产户积极参与,5万余亩设施果蔬棚室纳入追溯体系,在全县推行果蔬交易带码准入制度,实现进京果蔬带码流通,保证农产品真实溯源,守好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衡水检察机关聚焦自动售货机食品卫生安全、非食品级塑料袋套碗问题、农村诊所卫生环境、职业人员资格问题、制售饮水机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共立案43件;针对主城区两家屠宰企业管理不规范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强化监管,推动企业提升厂区和车间的卫生条件,建议相关部门督促屠宰场通过在猪酮体或白条猪上悬挂“二维码”,确保出厂猪肉“一猪一溯源码”,实现猪肉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张占营表示,衡水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落实最高检“检护民生”的部署,深化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与食药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强化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排查治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